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8323  8331  8337  8341  8347  8349  8353  8359  8361  8367  8373  8377  8379  8383  8389  8391  8397  8401  8403  8407  8409  8413  8415  8417  8418  8419  8421  8422  8423  8425  8427  8431  8433  8437  8439  8443  8449  8451  8457  8461  8463  8467  8473  8479  8481  8487  8491  8493  8499  8503  8509  8517  447348 

3.由短周期元素組成的A、B、C、D、E、F六種微粒,其中只有C、D是分子,其余四種是離子,且每個微粒中都含有10個電子。已知A、B是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離子,六種微粒間有下列關系:

①A、B兩種離子形成的一種化合物在加熱條件下可生成C、D兩種分子;

②通常狀況下C的聚集狀態(tài)為氣態(tài),且可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

③含有E離子的化合物是淡黃色固體;

④向含F(xiàn)離子的溶液中加入C的溶液,可生成白色沉淀W,C溶液過量沉淀也不消失,但再加入含大量B離子的溶液,沉淀W卻會溶解。

(1)寫出A和含有E離子的淡黃色固體化合物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___。

(2)A、B、C、D混合體系顯________性,體系中存在的平衡有兩個,其中使溶液呈此性的原理用電離方程式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

(3)請寫出F離子與過量的C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寫出F離子與過量的B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六種微粒中的兩種可與硫酸根離子形成一種鹽,向該鹽的濃溶液中逐滴加入濃苛性鈉溶液,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有:a.溶液中出現(xiàn)白色沉淀;b.有刺激性氣味氣體放出;c.沉淀逐漸增多;d.沉淀完全消失;e.沉淀逐漸減少。

①該復鹽在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各實驗現(xiàn)象由先到后出現(xiàn)的正確順序是________(填序號)。

解析:含10個電子的分子有CH4、NH3、H2O、HF等,離子有Na+、Mg2+、Al3+、O2、F、NH、NH、H3O+、OH等。其中NH+OHNH3·H2O,NH3·H2ONH3↑+H2O,NH3可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Al(OH)3是兩性氫氧化物,既能溶于強酸,又能溶于強堿,過量的氨水與鋁鹽反應生成的是氫氧化鋁;Al(OH)3與強堿反應生成四羥基合鋁酸鹽。(4)OH與NH、Al3+都可以反應,但生成沉淀的反應比生成氨水的反應更容易,即OH先與Al3+反應生成沉淀然后再與NH反應生成NH3·H2O,這兩個反應完成后,繼續(xù)加入強堿,生成的Al(OH)3沉淀又溶解。

答案:(1) (2)堿 NH3·H2ONH+OH

(3)Al3++3NH3·H2O===Al(OH)3↓+3NH

Al3++4OH===[Al(OH)4]

(4)NH4Al(SO4)2===NH+Al3++2SO a、c、b、e、d

試題詳情

2.  2009年9月22日,化工易貿(mào)網(wǎng)訊 為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確保廣州亞運會順利進行,廣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對257種化學品實施管制。氮化鈉(Na3N)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科學家制備的一種重要的化合物,與水作用可產(chǎn)生NH3。

請根據(jù)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Na3N的電子式是______________,該化合物由______鍵形成。

(2)Na3N與鹽酸反應生    成______種鹽,其電子式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3N與水的反應屬于__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4)比較Na3N中兩種粒子的半徑:r(Na+)______r(N3)(填“>”、“=”或“<”)。

解析:首先根據(jù)Na3N構(gòu)成元素的活潑性確定其所屬的化合物類型,Na3N與鹽酸的反應可理解為Na3N與H2O反應所得的產(chǎn)物再與鹽酸反應。

(1)鈉位于第ⅠA族,是活潑金屬,易失去一個電子形成Na+,N位于第ⅤA族,易得到3個電子,形成N3,故Na+與N3可形成離子化合物。

(2)Na3N與鹽酸反應時,N3與H+結(jié)合成NH3,NH3進一步與HCl反應生成NH4Cl、Na+與Cl形成NaCl,故有2種鹽生成。

(3)N3與水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Na3N+3H2O===3NaOH+NH3↑。

(4)Na+與N3屬于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粒子,鈉的核電荷數(shù)大于氮的核電荷數(shù),故

r(Na+)<r(N3)。

答案:(1) 離子 (2)2 

(3)復分解 (4)<

試題詳情

1.如表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A元素的原子中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其電子層數(shù)的兩倍,且A處于元素周期表中主族的正中間。

(1)在表中填寫其他元素的符號,其中原子半徑最大的是________(寫名稱)。

(2)A與表中同周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A與其他三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有兩種能與水發(fā)生水解反應。請寫出其中之一與水作用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表中某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與氣態(tài)氫化物反應,生成物中存在的化學鍵有________。

(4)將表中四種元素分為兩組,下列可以把兩組內(nèi)元素的金屬性或非金屬性都能加以比較的是( )

A.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堿性  B.單質(zhì)與同濃度的酸反應放出氫氣的快慢

C.相互之間發(fā)生的置換反應            D.單質(zhì)與熱水反應的劇烈程度

解析:將元素周期表知識融合在大題中進行考查也常在高考中出現(xiàn),它基于考綱中要求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zhì),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結(jié)構(gòu)及其應用這一考點。本題實際上是一道推斷題,也從側(cè)面考查了元素位、構(gòu)、性三者之間的關系。首先根據(jù)A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特點確定A是C,則其他三種元素是Mg、Al和N,C和這三種元素形成的常見化合物有C3N4、Al4C3及MgC2,其中后兩種物質(zhì)在水中很容易發(fā)生水解反應。表中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與氣態(tài)氫化物能發(fā)生反應的只有N,產(chǎn)物是NH4NO3,存在的化學鍵有離子鍵和共價鍵。在備考復習過程中同學們應注意以下“三角”遞變關系:(1)若A、B、C三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如圖所示位置,則有關的各種性質(zhì)均可排出順序(但D不能參與排列)。如:①原子半徑:C>A>B;②金屬性:C>A>B;③非金屬性:B>A>C。(2)元素周期表中的相似規(guī)律:①同主族元素性質(zhì)相似(因為最外層電子數(shù)均相同);②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對角線位置(圖中A、D相對位置)的元素性質(zhì)相似,如Li和Mg、Be與Al、B和Si等;③相鄰元素性質(zhì)差別不大。

答案:(1) 鎂 (2)C3N4 Al4C3+12H2O===4Al(OH)3↓+3CH4↑(或其他合理答案) (3)離子鍵、共價鍵 (4)A

試題詳情

3. (2008·北京理綜,26)通常狀況下,X、Y和Z是三種氣態(tài)單質(zhì)。X的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稀有氣體元素除外);Y和Z均由元素R組成,反應Y+2I+2H+=== I2+Z+H2O常作為Y的鑒定反應。

(1)Y與Z的關系是__________(選填字母)。

a.同位素 b.同系物 c.同素異形體 d.同分異構(gòu)體

(2)將Y和二氧化硫分別通入品紅溶液,都能使品紅退色。簡述用退色的溶液區(qū)別二者的實驗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舉出實例說明X的氧化性比硫單質(zhì)的氧化性強(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氣體(CN)2與X化學性質(zhì)相似,也能與H2反應生成HCN(其水溶液是一種弱酸)。

①HCN分子中含有4個共價鍵,其結(jié)構(gòu)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CN溶液顯堿性,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熱條件下,足量的Z與某金屬M的鹽MCR3(C為碳元素)完全反應生成CR2和MmRn(m、n均為正整數(shù))。若CR2質(zhì)量為w1g,MmRn質(zhì)量為w2g,M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a,則MmRnmn=__________(用含w1、w2a的代數(shù)式表示)。

解析:(1)由X的組成元素是第三周期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知X為Cl2;Y和Z是均由元素R組成的氣態(tài)單質(zhì),極易想到的是O2和O3,再由題干方程式的氧化還原關系可知Y是O3,Z是O2,則Y與Z為同素異形體。

(2)由SO2的漂白是可恢復性(化合的性質(zhì))漂白及O3的不可恢復性(強氧化性)漂白可以選擇如答案的方法。

(3)可依據(jù)鐵的變價去體現(xiàn):2Fe+3Cl22FeCl3,S+FeFeS或Cl2+H2S===2HCl+S↓體現(xiàn)。

(4)①利用C四價健、N三價健關系可知為H-C≡N。

②CN水解:CN+H2OHCN+OH。

(5)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可以寫出反應的方程式并列數(shù)據(jù):

O2+mMCO3===mCO2+MmOn

      44m  ma+16n

      w1 g w2 g

列比例式=解得mn=16w1∶(44w2aw1)。

答案:(1)c (2)加熱退色后的溶液,若溶液恢復紅色,則原通入氣體為SO2;若溶液不變紅,則原通入氣體是O3 (3)2Fe+3Cl22FeCl3,F(xiàn)e+SFeS(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①H-C≡N、贑N+H2OHCN+OH (5)16w1∶(44w2aw1)

試題詳情

2.下圖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單質(zhì)及其化合物的轉(zhuǎn)化關系圖(有關反應的條件及生成的H2O已略去),已知:

A.A、B、C、D是非金屬單質(zhì),其中B、C、D在常溫常壓下是氣體。

B.反應①②是化工生產(chǎn)中的重要反應。

C.化合物E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化合物K是常用的氮肥。

D.化合物L具有漂白性,可由Cl2與NaOH溶液反應而制得。

E.化合物J由兩種元素組成,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2。

請按要求填空:

(1)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結(jié)構(gòu)式________;H的化學式________。

(3)L的溶液與化合物E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J的化學式________。

解析:綜合分析已知條件A、B、C,由E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猜測為SO2),K是氮肥[猜測為(NH4)2SO4]。B、C、D是氣體以及①是硫酸工業(yè)中由硫黃制硫酸的第一步反應(造氣)、②是合成氮的反應可搞清楚上面兩條轉(zhuǎn)化鏈:S+O2―→SO2(NH4)2SO3或NH4HSO3SO2+(NH4)2SO4,N2+H2―→NH3(NH4)2SO4。再對下面這條轉(zhuǎn)化鏈進行分析:L具有漂白性,可由Cl2與NaOH溶液反應制得,則L是NaClO,F(xiàn)是NH3,NH3與NaClO間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N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而生成的J又能與O2反應生成N2,說明J中氮元素的化合價還是負價,結(jié)合“J由2種元素組成,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2”,這一條件,可判斷J是N、H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是N元素與O、Na或Cl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學式為N2H4(名稱為聯(lián)氨或肼,結(jié)構(gòu)為)。

答案:(1)2NH3+H2SO4===(NH4)2SO4 (2)N≡N (NH4)2SO3或NH4HSO3 

(3)ClO+SO2+2OH===Cl+SO+H2O (4)N2H4

試題詳情

1.A、B、C是中學化學中常見的三種元素的單質(zhì)。A、B、C及其他物質(zhì)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其中B、D、E、F的水溶液呈酸性,又知常溫下B為氣態(tài)。

請回答:

(1)A、B、C三種單質(zhì)分別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B與C反應生成E時的反應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寫出下列變化的離子方程式:

F+B―→D____________________;D+C―→E+F__________________。

(4)E溶液顯酸性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單質(zhì)B常溫下呈氣態(tài)且水溶液呈酸性,可確定B是Cl2。而單質(zhì)A+Cl2―→D,化合物F+B―→D,即F+Cl2―→D,說明A元素的化合物具有可變價態(tài),且是金屬,可判斷A是Fe。再研究各物質(zhì)之間的轉(zhuǎn)化關系:D+C―→E+F,即FeCl3+C―→E+FeCl2,說明C具有還原性,又是單質(zhì),則為金屬,同時E+A―→F+C,即E+Fe―→FeCl2+C,這是一個置換反應,C的金屬活動性小于Fe,從而確定C為Cu。

答案:(1)Fe Cl2 Cu (2)產(chǎn)生棕黃色的煙 (3)2Fe2++Cl2===2Fe3++2Cl Cu+2Fe3+===Cu2++2Fe2+ (4)Cu2++2H2OCu(OH)2+2H+

試題詳情

18.為了探究乙醇和金屬鈉反應的原理,做了如下四個實驗

實驗一:向小燒杯中加入無水乙醇,再放入一小塊金屬鈉,觀察現(xiàn)象,并收集產(chǎn)生的氣體。

實驗二:設法檢驗實驗一收集到的氣體。

實驗三:向試管中加入3 mL水,并加入一小塊金屬鈉,觀察現(xiàn)象。

實驗四:向試管中加入3 mL乙醚,并加入一小塊金屬鈉,觀察現(xiàn)象。

回答以下問題:

(1)簡述實驗二中檢驗氣體的實驗方法及作出判斷的依據(jù):          。

(2)從結(jié)構(gòu)上分析,該實驗選取水和乙醚做參照物的原因是            。

(3)實驗三的目的是欲證明      ;實驗四的目的是欲證明     ;根據(jù)實驗三和實驗四的結(jié)果,可以證明乙醇和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解析:本題中實驗一與實驗二是探究乙醇與鈉反應,生成的氣體是氫氣,利用爆鳴實驗可證明生成的氣體是H2;若用定量實驗法,便可推出乙醇分子中的6個H原子只有一個H原子參與反應;實驗三與實驗四是對比實驗,從而達到實驗探究目的。

答案:(1)將收集到的氣體點燃,若能燃燒或發(fā)出爆鳴聲則證明該氣體是氫氣。

(2)乙醇分子中含有乙基和羥基而水分子中含羥基,乙醚分子中含有乙基。

(3)羥基氫可和鈉發(fā)生置換反應 乙基上的氫不能和鈉發(fā)生置換反應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試題詳情

17.為證明有關物質(zhì)的性質(zhì),某學生設計了如圖裝置,當打開活塞C,使液體A與隔板H上的固體B相遇時,即有氣體產(chǎn)生,并發(fā)現(xiàn)D中蠟燭慢慢熄滅,關閉C打開E時,則看到G中蠟燭燃燒得更亮。

(1)請寫出這名學生設計的實驗中有關儀器中盛放的常見物質(zhì)的名稱:AA__,BA__,F(xiàn)A__。

(2)儀器A的名稱為     。

(3)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實驗中發(fā)生的反應(至少寫兩個)。

          

           

解析:由D中蠟燭慢慢熄滅,推測產(chǎn)生的氣體可能是CO2;G中蠟燭燃燒得更亮,說明進入G的氣體是O2,那么進入F的氣體是CO2,從F逸出的氣體是O2,推斷F中盛有Na2O2。

答案:(1)稀鹽酸 碳酸鈣 過氧化鈉 (2)長頸漏斗

(3)①2HCl+CaCO3===CO2↑+CaCl2+H2O ②2CO2+2Na2O2===2Na2CO3+O2

試題詳情

16. 在低壓低溫條件下,將Na2O粉末放入盛有CO2和水蒸氣[n(CO2)<n(H2O)]的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

(1)若Na2O粉末的質(zhì)量為6.2 g,反應完全后容器內(nèi)仍有較多的CO2剩余,則在反應后容器內(nèi)的固體物質(zhì)中一定含有A__,該固體的質(zhì)量為A__;若反應完全后容器內(nèi)只有H2O蒸氣剩余,則容器中固體的質(zhì)量m的取值范圍是A__。

(2)若Na2O的質(zhì)量為a g,混合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為b mol,反應完全后容器內(nèi)CO2有剩余,則在b mol混合氣體中CO2的物質(zhì)的量x的取值范圍是A__。

(3)若Na2O的質(zhì)量仍為a g,混合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仍為b mol,反應后容器內(nèi)氣體無剩余,則反應后容器內(nèi)固體物質(zhì)質(zhì)量的取值范圍是A__。

解析:(1)容器中仍有CO2剩余時固體物質(zhì)是NaHCO3,其質(zhì)量為16.8 g。若反應后容器中只有H2O(g)剩余。在極值情況下固體的成分可能是NaOH或NaHCO3,

所以8g<m<16.8 g。

(2)若反應后容器中有CO2剩余,則發(fā)生的反應為:

Na2O + 2CO2+H2O===2NaHCO3

1 mol    2 mol

mol   n(CO2)

n(CO2)= mol,由于CO2有剩余,所以x> mol

n(CO2)<n(H2O),所以x< mol。

(3)由于氣體無剩余,所以氣體的質(zhì)量就是固體增重的質(zhì)量。當b mol混合氣體幾乎全部是H2O(g)時質(zhì)量最小為18b g。當CO2與H2O(g)幾乎等摩爾時質(zhì)量最大為31b g。所以(a+18b)<m<(a+31b)。

答案:(1)NaHCO3 16.8 g 8 g<m<16.8 g (2) mol<x< mol

(3)(a+18b)g<m<(a+31b) g

試題詳情

15.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某同學將一塊部分被氧化的鈉塊用一張已除去氧化膜、并用針刺一些小孔的鋁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滿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內(nèi)。待鈉塊反應完全后,在容器中僅收集到1.12 L氫氣(標準狀況),此時測得鋁箔質(zhì)量比反應前減少了0.27 g,水槽和容器內(nèi)溶液的總體積為2.0 L,溶液中NaOH的濃度為0.050 mol/L(忽略溶液中離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氫氣的量)。

(1)該實驗中涉及到的化學反應有:

          

         

         

(2)鈉塊中鈉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    。

解析:(1)①2Na+2H2O===2NaOH+H2

②Na2O+H2O===2NaOH

③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n(Al)==0.010 mol

根據(jù)反應③可得由鋁消耗NaOH的物質(zhì)的量為n(NaOH)=0.010 mol

生成的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n(H2)=0.015 mol

那么由金屬鈉生成的氫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n(H2)=-0.015 mol=0.035 mol

根據(jù)反應①可得金屬鈉的物質(zhì)的量為n(Na)=2×0.035 mol=0.070 mol

又因為反應后溶液中的NaOH的物質(zhì)的量為n(NaOH)=2.0 L×0.050 mol/L=0.10 mol

所以溶液中Na+的總物質(zhì)的量即原金屬鈉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n(Na+)=0.10 mol+0.010 mol=0.11 mol,n(Na2O)==0.020 mol

該鈉塊中鈉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89%。

答案:(1)①2Na+2H2O===2NaOH+H2↑ ②2Na2O+H2O===2NaOH

③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89%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