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932  3940  3946  3950  3956  3958  3962  3968  3970  3976  3982  3986  3988  3992  3998  4000  4006  4010  4012  4016  4018  4022  4024  4026  4027  4028  4030  4031  4032  4034  4036  4040  4042  4046  4048  4052  4058  4060  4066  4070  4072  4076  4082  4088  4090  4096  4100  4102  4108  4112  4118  4126  447348 

10.(1)不能  在酸性溶液中,NO3能將SO32氧化成SO42,造成結(jié)果錯誤。

(2)保證得到的沉淀都是BaSO4,沒有BaSO3

(3)連續(xù)兩次稱量的質(zhì)量不變。

(4)

(a g-142 g·mol-1××100%

試題詳情

9.(1)攪拌、引流、轉(zhuǎn)移(固體) 

(2)Cu(OH)2   微熱   CuO+H2O

(3)過濾所耗時間較長

試題詳情

8.CF

試題詳情

7.①液體易濺出  ②橡皮管部分被腐蝕  ③溫度計會脹裂損壞

試題詳情

6. (1)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洗。

(2)先用鹽酸清洗,再用水洗。

(3) 先用NaOH溶液清洗,再用水洗。

試題詳情

5.(1)試管有多種規(guī)格,試管的容積有大有小。本題未指明試管的規(guī)格和容積,故無法知其容積1/10的溶液體積。(2)燒杯盛液體加熱時,不要超過其容積的2/3,一般以其容積的1/2為宜。

試題詳情

1.D    2.D   3.A   4.ABC

講析:1.加熱是指直接用明火加熱或下面墊有石棉網(wǎng)加熱。2.石炭酸易被氧化,  硝酸應(yīng)保存在棕色瓶中,氫氟酸腐蝕玻璃。4.濃硫酸的稀釋不應(yīng)在量筒中,而應(yīng)在燒杯中進(jìn)行。

試題詳情

4.(1)在上層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層清液置于小試管中),滴加沉淀劑,如果不再產(chǎn)生沉淀,說明沉淀已經(jīng)完全。(2)向漏斗里注入蒸餾水,使水面沒過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復(fù)操作數(shù)次。

新活題網(wǎng)站

試題詳情

1.(1)3.2  (2)D   2.CD   3.AB

講析:1.量筒是無零刻度的計量儀器,其刻度計量由下而上逐漸增大,圖中的10mL量筒分度值是0.2mL,因此(1)的正確答案為3.2mL。滴定管的精度比量筒高的多,它是有零刻度的計量儀器,其刻度由下而上逐漸減小,可量至0.01mL。滴定管下端無刻度線部分也充滿溶液。2.滴定時的正確操作應(yīng)為: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錐形瓶,邊滴邊振蕩,眼睛注視錐形瓶內(nèi)溶液顏色變化。稱量時,托盤天平的兩盤中應(yīng)放質(zhì)量相等的稱量紙,然后“左物右砝”進(jìn)行稱量。3.氫氟酸腐蝕玻璃,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濃HNO3易分解,應(yīng)保存在均應(yīng)保存棕色瓶中。汽油、高錳酸鉀會引起橡皮的老化。

試題詳情

10.長期存放的亞硫酸鈉可能會被部分氧化,現(xiàn)通過實驗來測定某無水亞硫酸鈉試劑的純度。實驗步驟如下:

①稱量a g樣品,置于燒杯中。

②加入適量蒸餾水,使樣品溶解。

③加入稀鹽酸,使溶液呈強(qiáng)酸性,再加過量的BaCl2溶液。

④過濾,用蒸餾水洗滌沉淀。

⑤加熱干燥沉淀物。

⑥將沉淀物冷卻至室溫后,稱量。

⑦重復(fù)⑤、⑥操作直到合格,最后得到b g固體。

回答下面問題:

(1)本實驗中是否能用Ba(NO3)2代替BaCl2?                     。 其理由是:                                      

                    。

(2)步驟③中加鹽酸使溶液呈強(qiáng)酸性的目的是:                      

(3)步驟⑦的“合格”標(biāo)準(zhǔn)是:          。

(4)實驗測得樣品中無水亞硫酸鈉的質(zhì)量分?jǐn)?shù)是:(列出算式,不需化簡)                                   。

(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并加強(qiáng)了對實驗操作目的的考查。答題時應(yīng)用離子共存的知識,分析推理各步操作的目的要求,利用有關(guān)數(shù)據(jù)進(jìn)行求算。)

答案分析:

典型題點擊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